【DSE歷史科】考評局披露歷史科評卷參考 運用資料及個人所知提及利弊方可達滿分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07/16 15:27

最後更新: 2020/07/16 19:50

分享:

分享:

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涉中日關係的必答題引起軒然大波,考評局委員會最終決定取消該試題。(資料圖片)

今屆中學文憑試歷史科一條涉中日關係的必答題引起軒然大波,考評局委員會最終決定取消該試題。考評局今(16日)向立法會提交兩個版本的評卷參考,均指考生答案須合理且均衡,同時「有效運用資料及個人所知」方可全取8分。

有關試題問及考生是否同意「1900至45年間,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」的說法。據考評局提交初稿及改稿的兩個版本,均指按考生答題表現,分別最高可獲2分、4分及8分。

初稿就同意及不同意的立場分別舉出多個例子,同意的例子包括引用資料中的「日本對清政府的改革作出支援」及「日本對1912年的中國新政權作出財政支援」,並可按「個人所知」提出「日本的野心增強了中國民族主義」。不同意一方,則可引用資料提及匯水未經中日兩國商討會導致不公,以及「速成」學習模式會讓國人不現實地以為現代化可以速戰速決,另可就個人所知提出山東問題影響中國領土完整,以及1930及1940年代日本侵華造成重大傷亡。

經修改的評卷參考,加入字句包括「不論取任何立場,均須提出弊與利兩方的論據,加以比較並作結論。」並指出試題旨在測驗考生理解及評價歷史證據及/或資料的能力,強調評卷重點應在適當地評估考生所展示的思維能力與史學技能,而非記誦史實或寫作能力。

修訂版未有分開列出同意及不同意兩方例子,而是舉例指同一份資料可同時反映利弊,例如

日本對1912年中國新政權作出財政支援,然而,「所有兌換匯水,均由三井洋行自定。」匯水沒有經過兩國商討,對中國不公平。

實時追蹤香港各地區疫情個案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馮琪雅